國家發改委官方微信公眾號8月29日消息顯示,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自9月份開始分批次投放政府豬肉儲備,并指導地方聯動投放儲備。同時密切關注市場動態,維護市場正常秩序。
今年以來,發改委對豬肉價格的調控工作主要以收儲為主——分別在2月28日、3月8日、3月31日和4月8日開展了4次中央凍豬肉儲備收儲工作;通過投放豬肉儲備以穩定豬價在年內則尚屬首次。自6月中下旬以來,生豬價格一直處于波動上漲態勢。對于7月上旬生豬價格上漲過快的現象,發改委表示,主要是因為生豬市場出現盲目壓欄惜售等非理性行為。
7月4日,發改委組織行業協會、部分養殖企業及屠宰企業召開會議,研判指出:目前生豬產能總體合理充裕,加之消費不旺,豬價并不具備持續大幅上漲基礎。同時明確表示將適時采取儲備調節、供需調節等有效措施,防范生豬價格過快上漲,并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懲處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哄抬價格等違法違規行為。
回顧最近的生豬行情,8月期間的全國生豬市場整體呈現企穩反彈跡象,雖然8月初的下跌延續了7月上旬以來政策鐵拳的干預以及消費疲軟帶來的壓制,但8月中下旬全國豬價的反轉上行也一定程度坐實了當前生豬市場供應偏緊的狀況。自8月初以來,生豬出欄體重呈現逐周下滑,而出欄量環比連續下降,大小體重豬源價差收窄,大豬價格優勢顯現,也一定程度說明了當前生豬供應本身并不寬松的事實。市場普遍反應當前豬肉消費表現極差,白條走貨困難,這與當前國內疫情背景下疲軟的餐飲消費以及炎熱天氣均有較大聯系,豬價本身淡季不淡反應了月內生豬自身較強的基本面特征。
在供應端明確收緊的背景下,需求預期恢復將大概率推高豬價。但這其中也會面臨風險,即較大幅度的波動。整體來看,7月期間屠宰量數據與出欄數據背離加大,說明二次育肥壓力可能本身并不小,相較于消費恢復這一明牌,未來隱性供應所帶來的變化對行情影響可能更大,進入9月后,如豬價連續沖高,二次育肥的增量將會對市場形成直接投放。從今年下半年豬價走勢來看,現貨市場搶跑預期的特點完全不弱于期貨,如果9月期間豬價率先上漲,透支后續消費并伴隨著二次育肥集中出欄,則價格可能有進一步下跌的風險。
因而對于9月期間的期貨市場行情,我們認為生豬走勢會相對偏強,但上方空間可能仍然相對有限,現貨及盤面仍以高波動為主。